為了省錢,我吃壞了自己|從亂吃到有意識飲食的小資生活轉變
以前的我,為了省錢,其實也有點病態。
有陣子為了存錢,吃飯變成「隨便解決一餐」的形式:一顆麵包、一份雞排,就這樣把一餐草草打發。
當時我以為自己還年輕、身體撐得住,但身體其實早就默默抗議。後來身體出現一些小毛病,那時才真的開始覺得不能再這樣亂吃。
我目前仍然是外食族,生活型態比較難自己煮,但我開始建立出屬於自己的「低負擔、有意識」的飲食模式。也沒有什麼華麗的擺盤與花式料理,就是在有限時間和資源下,盡量吃得簡單、乾淨。
我的日常飲食紀錄(外食型小資族)
早餐(固定組合)
- 25克無糖堅果
- 1顆超商茶葉蛋
- 1杯超商拿鐵(有特價時囤貨,絕不買原價)
這是我的小確幸。即使每天兩點一線的生活讓人感到枯燥,這杯拿鐵卻成了我每天早上的動力。
午餐(以下輪替)
- 兩份燙青菜+400cc 無糖豆漿
- 油雞便當(油雞+兩樣炒青菜+白飯)
- 超商香蕉兩根+雞胸肉100g+400cc 無糖豆漿
我盡量避免加工食品,能選原型食物就選原型食物。偶爾會有點「青菜吃到怕」,但身體的穩定比什麼都重要。
晚餐(以下輪替)
- 韭菜水餃8顆
- 海鮮小火鍋1份
- 麥當勞炸雞套餐(2份雞塊+大薯+玉米濃湯)
- 排骨便當
- 地瓜+雞胸肉
- 自煮:水煮青菜+豆腐+雞肉(加鹽簡單調味)
雖然偶爾還是會吃速食,像是麥當勞套餐,但我會安排在比較累或覺得自己很辛苦的日子。那是我給自己的「彈性緩衝」。
從亂吃到養成飲食習慣:我的轉變重點
從「記帳」轉向「預算控管」
以前花很多時間記帳,現在我轉為以「金額上限」做飲食預算管理,反而更自律。
改變不是一次完成,而是慢慢修正
我不是突然變健康飲食達人,是身體逼我不得不重視,才逐步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選擇。
不追求完美飲食,只求不讓自己吃壞身體
偶爾還是會吃炸物、喝濃湯,但整體飲食趨勢是往「乾淨」的方向走。這樣我才撐得久,也活得比較自在。
日常中那一杯拿鐵的小確幸
我的生活沒有太多社交,也沒有什麼華麗排場,就是家與工作來回。
但日子還是要過,我讓自己在日常中找到些小確幸——像是那杯熟悉的拿鐵、挑選過的午餐,或是某天吃到剛好不錯吃的便當。
如果你也像我一樣,是努力生活的小資上班族,或許可以試著從飲食開始,好好照顧自己。
因為只有身體撐得住,才有本錢走得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