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養成不內耗的生活節奏:3 個專注、減法與自我接納的習慣
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感覺:明明很忙,卻總覺得自己沒有完成什麼?
內耗這件事,不只發生在工作,也悄悄藏在生活的角落裡。
它可能來自於過度焦慮、反覆比較、追求「要把所有事情都做好」的執念。
久而久之,我們感覺自己很忙、很累,但回頭一看——卻不確定自己到底完成了什麼。
我一直相信,想減少內耗,不是讓生活變得完美,而是慢慢找到「不耗損自己的節奏」。
這篇文章想分享 3 個對我很有幫助的觀點:專注、減法與自我接納。
一、專注力:把能量留在最重要的地方
有時候,我們不是做得不夠多,而是分散得太多。
想要多線並行,結果什麼都沒做好,心裡又開始自責——這就是內耗的陷阱。
後來我學到一個小方法:每天只挑 3 件最重要的事情。
不必每天都全力衝刺,只要確保精力用在真正重要的地方。
有時我會用番茄鐘(25 分鐘專注,5 分鐘休息)來幫助自己集中,
也會在寫文章時,把手機丟在另一個房間,讓自己完全沉浸其中。
專注,不是做得更多,而是學會說不。
二、生活減法:不必要的事,放下就好
我們總以為「要做更多,才能更好」。
但很多時候,問題不是「不夠多」,而是「太多了」。
我開始嘗試「減法」:
- 減少無意義的社交,
- 減少滑手機時被資訊淹沒的時間,
- 減少對「別人怎麼看」的糾結。
這些看起來像是小事,
但當你不再為了取悅別人、或不再把不必要的壓力背在身上,
生活真的會變得輕盈。
「能不能只做那些讓自己心裡踏實的事?」
這句話,成了我最近反覆問自己的提醒。
三、自我接納:允許自己不完美
我以前很容易對自己苛刻。
寫一篇文章,會想著「這樣好嗎?會不會有人覺得太普通?」
但現在的我更願意相信:真誠的紀錄,本身就有價值。
當我們能接納「自己此刻的樣子」,
不必因為不完美而自責,
反而更容易持續下去,也不會消耗太多心力。
你不需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,才能開始愛自己。
接納現在的自己,是減少內耗最關鍵的第一步。
找到自己的節奏,比追求完美更重要
生活裡,總有無法預料的挑戰和雜音。
想完全消除內耗,不太可能,但我們可以讓它越來越小。
專注在重要的事、用減法清理生活,再給自己多一點耐心與接納,
你會發現:原來很多焦慮,不是因為事情多,而是因為心太亂。
慢慢調整自己的步伐,你也可以找到一種不再耗損的生活方式。
你有什麼方法幫助自己減少生活內耗嗎?
留言跟我分享吧,讓我們一起找到更輕盈的生活節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