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節流方法,沒有公式,只有日常裡的選擇

我沒有過苦日子,
我只是選擇,把每一分錢都用在真正重要的地方。
有些人以為「節流」就等於壓抑、痛苦、不快樂。
但對我來說,它其實是「我想要過的生活方式」的一部分。
因為我知道我正在努力的方向是 FIRE,
所以每個選擇,都有意識,也有目的。
不是要變得完美,而是「讓自己少一點浪費,多一點底氣」。
沒有理財公式,只有我自己的排序
我不會去套「收入的 30% 拿來生活、50% 拿來儲蓄」這種制式理財建議。
對我來說,我的節流方式很務實:
可用金額 = 收入− 固定開銷− 房貸− 投資金額- 存款
剩下的,才是我真正能運用的錢。
不是「我可以花多少錢」的心態,而是「我還剩多少錢可以過日子」。
這讓我每個月都更有安全感,
也能專注在該完成的事,不讓焦慮牽著走。
我的日常節流習慣
我的節流,不是靠公式計算出來的,而是一點一滴的選擇:
🟡 偶爾的小確幸,有,但適量就好
每天喝杯拿鐵、偶爾點杯飲料,讓生活有點動力。
但這是「我選擇的獎勵」,不是習慣性花費。
適量的小確幸,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。
🟡 維持身材,是長期省錢的方式
我控制身材的其中一個理由,是為了衣櫃裡的衣服,不用因為身材變化重買服裝,不僅省錢,也省時間。
搭配變簡單,自己看了也順眼。
🟡 定期整理房間,減少重複購買
每次整理,會發現「原來這個我還有」、「根本還沒用完」。
有時候不是缺東西,而是忘記自己有。
這讓我在購物前多一層思考,買得更清楚、更安心。
🟡 避免訂閱服務,累積隱形支出
我盡量不訂閱需要長期續費的服務,除非我真的高頻使用(例如雲端空間)。
像外送訂閱、影音平台,如果只是「偶爾會用」的狀況,就會選擇跳過。
每一個月看起來只是幾十元,但一整年下來,也是一筆錢。
節流不是苛刻,而是為了生活預留空間
我不會炫耀自己「多省」,但我會很坦然地說:「我知道我的錢怎麼花的」。
節流,讓我更靠近自由,而不是犧牲生活品質。
我依然吃得飽、穿得暖、也有自己喜歡的小日常。
只是我選擇用更清醒的方式,去看待「錢」與「需要」。
總結
我的節流方式,也許不適合每個人,
但它讓我更接近我理想的生活步調。
✔️ 我知道自己剩多少可用
✔️ 我讓每筆花費都有意識
✔️ 我給自己一點餘裕,也給未來的我一點底氣
節流不是委屈自己,
而是用減法,換來更大的自主權與清楚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