窮查理教會我的 5 件事:普通常識,其實一點都不普通

《窮查理的普通常識》

這本書很厚,語氣也硬派,裡面是查理.蒙格一輩子對世界、投資與人性的理解──不是那種三分鐘看完的雞湯,而是一種慢慢消化、拿來照自己人生的鏡子。

我看完後筆記很多,但想先整理我覺得最重要的 5 件事:這些,是我想在30歲之後反覆記得的。



1. 避免愚蠢,比追求聰明更重要

這是一個反直覺的觀念,但卻讓我醍醐灌頂。

查理說:「不是要變得多聰明,而是少犯錯。」

因為我們其實很難瞬間變聰明,但可以透過紀律和警覺,避免那些重複出現的蠢事。

👉 對我來說的應用是:

• 不碰不懂的投資工具

• 不亂下判斷、先查證

• 不因為情緒決定重大事情(像花錢、離職、或投資)

這些行為,可能沒讓我立刻致富,但會讓我少賠錢、少繞路。

2. 建立多元思維模型:不只靠本行活著

查理一直強調「多元思維模型」的重要性。

他認為一個人不能只用自己本科系的角度看世界,而應該像工具人一樣,腦袋有一整個工具箱──心理學、統計學、經濟學、生物學……有點像我們做 Excel,要整合函數、邏輯與格式,最後才能讓東西真的跑起來。

👉 這個觀念直接影響我現在的副業:

• 理財工具設計不只要會 Excel,還要考慮人的行為模式

• 建構副業邏輯時,思考成本/槓桿/可複製性(其實就是商業模型思維)

我開始相信,真正能活得長遠的人,是可以在不同情境下切換角色的人。

3. 紀律的力量,比靈感更可靠

查理不是一個靠靈感賺錢的人。

他靠的是冷靜、紀律、看得懂數字與人性,還有願意等很久很久很久的耐心。

這點讓我思考:

其實我每天固定寫部落格、記帳、做模板、打豆漿……這些「乍看不起眼的小事」,本質上其實是一種生活紀律的建立。

👉 我學到的是:

• 財務紀律不是窮人才需要,而是想自由的人都該有的

• 副業不能靠衝刺,要靠長跑規律

• 身體要靠規律運作(我的黃豆豆漿也在這裡發揮功能)

有紀律的人,不一定比別人快,但可能比別人活得更長、更穩、更自由。

4. 誠實看待自己,是一輩子的

書裡有一段話我超有感:

「你若不能在鏡子前誠實面對自己,你連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具備。」

聽起來有點兇,但我好像在這句話裡看到自己的影子。

👉 我的反思是:

  • 有時候記帳不是錢的問題,而是我不想面對自己的消費行為
  • 有時候拖延不是因為累,而是怕做了沒成果
  • 有時候不敢推作品,不是沒做好,而是怕別人不喜歡我

我覺得查理不是來教我變厲害的,他是來提醒我:

「你先誠實,其他我們再慢慢處理。」

5. 想清楚再動手,比什麼都重要

查理做事很慢,但他的每一筆投資、每一個決策幾乎都極高勝率。

我以前會覺得「先做就對了」,現在覺得更好的說法是:「先想清楚再對做。」

👉 這讓我更重視這些事:

• 部落格文章先擬架構再寫(不再漫無目的寫心得)

• 理財選擇,先試算與模擬(不因為別人賺錢我就跟進)

慢沒關係,但不要亂。



結語:普通常識,才最難做到


這本書我不會推薦給所有人,因為它不煽情、不輕鬆、不炫技。

但我會推薦給每一個「想變得更可靠的人」──

那些願意每天記帳的人、願意為生活排出優先順序的人、願意學習但又不急著炫耀的人。

因為查理說:

「這世界不會獎勵你花多少力氣,而是獎勵你判斷得準不準。」

而這份判斷力,是靠日復一日養出來的。

📚 延伸閱讀|我喜歡的查理・蒙格與理財書籍

📌 以下是我目前正在讀或推薦的好書,這些連結是我的聯盟行銷連結,如果你透過這些連結購書,能支持我持續寫作,也幫我支付網站營運費用。謝謝你 💛

Similar Posts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